長篇大論不說了,只想請問政府:
1. 你們把香港的公民當成甚麼?套用政府跟民建聯否決議案的口吻,現在香港對申辦奧運還未有共識,為甚麼要急著申辦?
2. 還是跟高鐵的時候一樣,那六十億的機會成本會是甚麼?擴大綜援安全網?小班教學?製造職位?支持創新產業?……這些急需用錢的地方就長期缺錢,供養這些大白象卻出手闊綽,究竟政府為公民做過甚麼?
也許,是我思想落伍了二千多年、理想偏離了幾千公里,我只想知道,雅典當年好大喜功,出兵攻打敘拉古,尚且---在政棍煽動下---徵得大多數公民的同意,現在政府憑甚麼理由,把多數市民的意見踐踏在地,然後搞一個同樣好大喜功的運動會?而且雅典出征,最少在開始的時候也是風風光光,讓對手大吃一驚,但現在香港搞亞運卻非常寒酸,恐怕只會招來陣陣恥笑!那究竟如此申辦亞運,還有甚麼意義?
我們所希望的政府,不用汲汲於追求無謂的威望,卻必須在可能的情況下,為公民謀求最大的福祉。可惜,回歸以來、尤其曾蔭權上台後,卻只見倒行逆施。強推亞運,僅其一而已。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8-9-2010 遲來的輓歌
沒新聞是好新聞---這點經過馬尼拉人質事件後,大家都清楚不過。大家震驚、痛哭、怒罵,還是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們回不來了。
要說的,我在別的地方、跟別的人都說過了。在此,我只能以一首短詩,作為他們遲來的輓歌。
在異國的旅遊巴中
在香港的電視機前
你我的心都連在一起
槍手是忠是奸
菲警是擒是殺
已不再重要
只要你們平安
菲警行動了
但見進退失據
畏賊如虎
不得不五內翻騰
噩耗呀
你是如此的使人悲痛
使世界變色
使生命變得殘缺
雨過天晴
傷口不再流血
此刻只想對說
活著有你
真好
要說的,我在別的地方、跟別的人都說過了。在此,我只能以一首短詩,作為他們遲來的輓歌。
在異國的旅遊巴中
在香港的電視機前
你我的心都連在一起
槍手是忠是奸
菲警是擒是殺
已不再重要
只要你們平安
菲警行動了
但見進退失據
畏賊如虎
不得不五內翻騰
噩耗呀
你是如此的使人悲痛
使世界變色
使生命變得殘缺
雨過天晴
傷口不再流血
此刻只想對說
活著有你
真好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小麥期貨急升,麵粉又會升幾多?
上個月到而家,小麥期貨升得好急,好多人都知,但都係睇一睇下面幅圖:
雖然呢幾日回返唔少,但係依然比6月尾高約5成。
本來,我會諗住咁搞法,會令競爭激烈既麵粉批發/貿易市場既總盈利下跌,加劇競爭,但問過老行尊既意見之後,佢反而歡迎加價,因為大家都唔會小麥加$1,麵粉只加$1,起碼加$1.2喎。係就好呀,遲d旺季,加上價格上升,銷量同每單位毛利都增加,仲唔豬籠入水?不過,件事未發生,我都唔敢咁老定。
無論如何,今年秋冬,大家都要涯貴包、貴麵、貴餅乾、貴蛋糕、甚至貴肉....不過唔緊要架,你地食多d,食多d!唔駛理咁多,食啦!(私利最高)
雖然呢幾日回返唔少,但係依然比6月尾高約5成。
本來,我會諗住咁搞法,會令競爭激烈既麵粉批發/貿易市場既總盈利下跌,加劇競爭,但問過老行尊既意見之後,佢反而歡迎加價,因為大家都唔會小麥加$1,麵粉只加$1,起碼加$1.2喎。係就好呀,遲d旺季,加上價格上升,銷量同每單位毛利都增加,仲唔豬籠入水?不過,件事未發生,我都唔敢咁老定。
無論如何,今年秋冬,大家都要涯貴包、貴麵、貴餅乾、貴蛋糕、甚至貴肉....不過唔緊要架,你地食多d,食多d!唔駛理咁多,食啦!(私利最高)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23-06-2010 寫在623包圍立法會之前
本來,我就很不滿民主黨提出的那個修正案,更覺得沒有區選組別細節、連押後討論都做不到,他們還是決定要投贊成票,真是愚蠢到極點。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包圍了立法會又如何?可以改變得了任何事嗎?所以,有人邀請我站出來,參與這次行動時,我是很猶豫的,因為我沒有任何的期望,缺乏足夠的動力。
但是,這個時候,我想起了我新交的女朋友。她是我的最愛,我真的希望和她組織美滿的家庭。我固然會努力使她、還有我們的家庭幸福,但是除了個人的努力以外,大環境的形勢也許更重要。要是香港不幸的,變成了像大陸一樣,貪腐橫行、權貴濫權、道德淪喪的社會,那我還能做甚麼保護我的家庭呢?難道我們不應該在變成這樣之前,就勇敢地站出來,煞停這墮落的勢頭嗎?而保留、甚至擴大功能組別,加上分組投票,正好會讓正面的改變無從出現,只能讓香港繼續腐爛下去。這種方案,難道我們不應該視為眼中的刺、不,是懸在頭上的災難之劍嗎?難道不應該群起反對,以免行差踏錯嗎?
即使最後,我們失敗了,香港真的變成了最壞的地方,最少,我行動過,心安理得。若干年後,我的子女可能會指責我們,為甚麼在不那麼糟的時代,不去作更多的事扭轉這個局面呢?我希望,我可以堂堂正正的說:「不,你爸爸有努力過,當年我跟很多很多其他的人一樣,都知道不站出來的話,時代會變得像現在一樣糟,可惜我們的能力還是太微小,改變不了這個殘酷的事實…」當然,我是非常希望,最後不會變成這樣。
在我人生的前24年,我只是一個一事無成、只懂消極地抱怨的人。但是,就連這樣的我,也覺得非挺身而出不可了。希望我們的行動,可以讓原來支持這方案的各方勢力,重新認識到這個方案的荒謬,投下反對票。否則,恐怕以後還會有千萬個像我這樣不起眼的小市民,站出來與中央、特區政府抗爭下去。
但是,這個時候,我想起了我新交的女朋友。她是我的最愛,我真的希望和她組織美滿的家庭。我固然會努力使她、還有我們的家庭幸福,但是除了個人的努力以外,大環境的形勢也許更重要。要是香港不幸的,變成了像大陸一樣,貪腐橫行、權貴濫權、道德淪喪的社會,那我還能做甚麼保護我的家庭呢?難道我們不應該在變成這樣之前,就勇敢地站出來,煞停這墮落的勢頭嗎?而保留、甚至擴大功能組別,加上分組投票,正好會讓正面的改變無從出現,只能讓香港繼續腐爛下去。這種方案,難道我們不應該視為眼中的刺、不,是懸在頭上的災難之劍嗎?難道不應該群起反對,以免行差踏錯嗎?
即使最後,我們失敗了,香港真的變成了最壞的地方,最少,我行動過,心安理得。若干年後,我的子女可能會指責我們,為甚麼在不那麼糟的時代,不去作更多的事扭轉這個局面呢?我希望,我可以堂堂正正的說:「不,你爸爸有努力過,當年我跟很多很多其他的人一樣,都知道不站出來的話,時代會變得像現在一樣糟,可惜我們的能力還是太微小,改變不了這個殘酷的事實…」當然,我是非常希望,最後不會變成這樣。
在我人生的前24年,我只是一個一事無成、只懂消極地抱怨的人。但是,就連這樣的我,也覺得非挺身而出不可了。希望我們的行動,可以讓原來支持這方案的各方勢力,重新認識到這個方案的荒謬,投下反對票。否則,恐怕以後還會有千萬個像我這樣不起眼的小市民,站出來與中央、特區政府抗爭下去。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快餐冒險團 in Action!(Task. 1)---壓軸之雷
本來諗住新蒲崗附近無雷王活,今次掃雷行動將自然流產...點知臨時要出去葵涌交表?好,死就死啦!於是,懷住戰戰兢兢既心情,走入葵芳新都會廣場分店,處男下海了(誤)
今次挑戰既雷物,係task 1指定食品,焗豬扒飯,配低糖綠茶"只"加5蚊,盛惠港幣35元正。

賣相...照舊只供參考......
首先,由最唔應該出事既綠茶試起---
明明係"低糖"都整到咁甜,一d說服力都無囉......個人認為尾深0個杯好飲d
之後就係跟餐節瓜,無雷但又無驚喜,三個字,多舊魚。
然後開始食飯,咦,幾ok喎!番茄有番茄味,菠蘿有菠蘿味,而且份量尚可,唔係得d茄汁,算係咁啦!
之後就食最重要既豬扒...
係,係薄切,係得半呎,但起碼切得開、而且無異味,以雷王活黎講唔好要求太多......
可惜,壓軸之雷出現!骨位附近未熟透,見血......orz
家陣又唔係牛扒,未熟透既豬肉,我真係唔敢再食,即刻走人!
結論:雷王活即係雷王活,臨尾都要整個雷出黎。唯有酌量加下雷度啦......
低糖綠茶偏甜 +5%
節瓜太多餘 +2%
飯稍酸 +2%
豬扒骨位未熟透 +15%
總雷度: 24%,強度屬於中等
今次挑戰既雷物,係task 1指定食品,焗豬扒飯,配低糖綠茶"只"加5蚊,盛惠港幣35元正。

賣相...照舊只供參考......
首先,由最唔應該出事既綠茶試起---
明明係"低糖"都整到咁甜,一d說服力都無囉......個人認為尾深0個杯好飲d
之後就係跟餐節瓜,無雷但又無驚喜,三個字,多舊魚。
然後開始食飯,咦,幾ok喎!番茄有番茄味,菠蘿有菠蘿味,而且份量尚可,唔係得d茄汁,算係咁啦!
之後就食最重要既豬扒...
係,係薄切,係得半呎,但起碼切得開、而且無異味,以雷王活黎講唔好要求太多......
可惜,壓軸之雷出現!骨位附近未熟透,見血......orz
家陣又唔係牛扒,未熟透既豬肉,我真係唔敢再食,即刻走人!
結論:雷王活即係雷王活,臨尾都要整個雷出黎。唯有酌量加下雷度啦......
低糖綠茶偏甜 +5%
節瓜太多餘 +2%
飯稍酸 +2%
豬扒骨位未熟透 +15%
總雷度: 24%,強度屬於中等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2-5-2010 給24歲的自己回信
還記得去年我寫信給一年後的自己嗎?現在,就是回信的時候了。想看之前的那封信,請按以下連結:
http://jcch-land.blogspot.com/2009/06/1-6-2009-25.html
===========================================
24歲的Jacky:
呵呵,我現在開始愛說些閒話了…最近找工作順利嗎?不要氣餒,環境不好不代表一輩子都失業的。你有甚麼目標,就好好的向那方面努力,不要想這想那的,不然只會一事無成啊!
你說過,舊工作的衝突” 如果在現場,讓大家看相同的東西,30分鐘內、不,15分鐘內就一定能解決,但是在香港遙控的話,通常搞個半天都做不好。”,這一點就算是我,也是一樣的。我現在雖然變成了”太子爺”,而且是食品貿易公司,款式和訂單比手袋少多了,但還是要”遙控”遠在越南的供應商。偏偏越南的效率比大陸還要低,所以常常就等得很不耐煩…而且,還是會被遙控,這次就是我的媽媽!她只管賺錢,但是又沒有任何辦法,就只懂要老闆裁員。然後呢,又說我沒出息,連做這種小公司的會計都沒信心……看來,這種情況在短期內都不會有好的變化。
至於弱肉強食邏輯,這一點我也是很反對的。糟糕的是,這一方面還是繼續著不好的變化。而現在,又有另一個同樣糟糕的趨勢,就是政府跟保皇黨陣營愈來愈不把香港人放在眼內。他們在過去一年作的事,包括強行通過高鐵預算、利用馬頭圍道慘劇通過8成業權強拍、還有戲弄普選聯等等。這些全都是不管浪費公帑、不管市民財產、不管香港人的民主訴求的橫蠻舉動。但是,我們還能幹甚麼呢?他們有錢、有權、有槍,喜歡怎樣去玩弄規則都可以。所以,就只好去5.16公投了!相信你一定也會支持吧!
還好的是,在這一年,也有一些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失業半年後就變成了”太子爺”之外,還有就是開始走出山洞了。雖然動機是找女朋友,但在最近幾個月,倒是認識了一些從前少有的女性朋友;而且,也開始了建設新網站,也跟一些網友的聯繫變得緊密了。這一些,都會讓我慢慢走出孤獨的山洞,對未來產生了一點點的信心。不過,究竟甚麼時候才能交到女朋友呢……
最後,就是最虛無飄渺的展望未來了。我當然希望可以事業愛情兩得意啦,但是有沒有可能這麼理想呢?不管如何,我都希望公司能夠賺錢,然後就是女朋友方面…說實在的,這方面我還有憧憬,但不會強求,畢竟女朋友不是你想有就有的,還要看對方的意思如何。
最後,希望你能在最困難的時刻裡,也保持對自己、對他人的信心。沒有信心,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25歲的Jacky
2010/5/2
http://jcch-land.blogspot.com/2009/06/1-6-2009-25.html
===========================================
24歲的Jacky:
呵呵,我現在開始愛說些閒話了…最近找工作順利嗎?不要氣餒,環境不好不代表一輩子都失業的。你有甚麼目標,就好好的向那方面努力,不要想這想那的,不然只會一事無成啊!
你說過,舊工作的衝突” 如果在現場,讓大家看相同的東西,30分鐘內、不,15分鐘內就一定能解決,但是在香港遙控的話,通常搞個半天都做不好。”,這一點就算是我,也是一樣的。我現在雖然變成了”太子爺”,而且是食品貿易公司,款式和訂單比手袋少多了,但還是要”遙控”遠在越南的供應商。偏偏越南的效率比大陸還要低,所以常常就等得很不耐煩…而且,還是會被遙控,這次就是我的媽媽!她只管賺錢,但是又沒有任何辦法,就只懂要老闆裁員。然後呢,又說我沒出息,連做這種小公司的會計都沒信心……看來,這種情況在短期內都不會有好的變化。
至於弱肉強食邏輯,這一點我也是很反對的。糟糕的是,這一方面還是繼續著不好的變化。而現在,又有另一個同樣糟糕的趨勢,就是政府跟保皇黨陣營愈來愈不把香港人放在眼內。他們在過去一年作的事,包括強行通過高鐵預算、利用馬頭圍道慘劇通過8成業權強拍、還有戲弄普選聯等等。這些全都是不管浪費公帑、不管市民財產、不管香港人的民主訴求的橫蠻舉動。但是,我們還能幹甚麼呢?他們有錢、有權、有槍,喜歡怎樣去玩弄規則都可以。所以,就只好去5.16公投了!相信你一定也會支持吧!
還好的是,在這一年,也有一些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失業半年後就變成了”太子爺”之外,還有就是開始走出山洞了。雖然動機是找女朋友,但在最近幾個月,倒是認識了一些從前少有的女性朋友;而且,也開始了建設新網站,也跟一些網友的聯繫變得緊密了。這一些,都會讓我慢慢走出孤獨的山洞,對未來產生了一點點的信心。不過,究竟甚麼時候才能交到女朋友呢……
最後,就是最虛無飄渺的展望未來了。我當然希望可以事業愛情兩得意啦,但是有沒有可能這麼理想呢?不管如何,我都希望公司能夠賺錢,然後就是女朋友方面…說實在的,這方面我還有憧憬,但不會強求,畢竟女朋友不是你想有就有的,還要看對方的意思如何。
最後,希望你能在最困難的時刻裡,也保持對自己、對他人的信心。沒有信心,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25歲的Jacky
2010/5/2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29-4-2010 巴塞出局了
最終比數:1:0,總比數2:3
只能說,在這場比賽中,不管國米的防守有多嚴密,在少踢一人的情況下,也不能不露出空位,讓巴塞有少數機會。可惜的是,這些機會來得太遲,而巴塞在首60分鐘也不夠積極,也許他們習慣用腦和眼來判斷機會,而較少用腿來製造機會,對付一般的球隊甚至強隊,這都是管用的,但摩連奴指導的球隊卻不太可能會有這種空間。
不管如何,這場比賽他們已經打得不錯,但不能晉級還是一個遺憾。
只能說,在這場比賽中,不管國米的防守有多嚴密,在少踢一人的情況下,也不能不露出空位,讓巴塞有少數機會。可惜的是,這些機會來得太遲,而巴塞在首60分鐘也不夠積極,也許他們習慣用腦和眼來判斷機會,而較少用腿來製造機會,對付一般的球隊甚至強隊,這都是管用的,但摩連奴指導的球隊卻不太可能會有這種空間。
不管如何,這場比賽他們已經打得不錯,但不能晉級還是一個遺憾。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17-4-2010 傳銷陷阱和我
在這裡,我要向大家坦白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
上星期,一個新認識的網友,約我去跟其他人打球。過程是挺開心的,但是有幾個地方讓我感覺到不妥:
1. 他向我介紹他的上司,她才20歲,卻月入不知多少萬;
2. 他的老闆是用Mercedes Benz的開蓬跑車出入,但看起來這個老闆也不過是二十多歲;
3. 有一個師奶說她會面相,她告訴我有富貴命,但要放下顧慮,放膽接受一些好東西;
4. 我問他公司的業務,他說是外資公司,進口第X類金屬。
這些疑點,讓我提高了警覺---怎麼有點像我以前被騙的經歷呢?
----------------
幾年前,我在大學唸書的時候,曾經有朋友介紹我去兼職面試。在電話裡,他沒有詳細講解工作性質,只說他的上司會講解。
到了那一天,他身穿西裝,帶我上去一棟尖沙嘴的舊大廈。然後,就有另一個人開始講解他們的工作:
他們是替一間美容公司推銷現金卷。不過,我要作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找一些其他人來銷售現金卷,要招募兩條下線、而且兩條下線也有生意,自己才有錢;又說這其實是一盤生意,所以要付三萬多元。簡單來說,就是人傳人的傳銷工作。
為甚麼那個時候我會上當呢?因為我年少無知,而且他們一直在說甚麼做生意的好處、甚麼借貸以後每個月還款兩千元不是很大負擔、又說有錢了就可以怎樣怎樣之類。這樣,一方面挑起我的貪念,另一方面讓我以為賺錢很容易。就這樣,我就被騙了,還妄想可以賺大錢。
然後發生甚麼事情?我穿著西裝,每天去那”工作”的地方,打電話邀請其他人來做”兼職”。當有人應邀的時候,我就帶他們上去,重複上面的戲碼。
在此,我得澄清:從來沒有任何人,是在我的”介紹”下,進了那間”公司”。但是,有上過去的人倒是不少。
過了幾個月,朋友都找得七七八八、陌生人也找過很多,我就慢慢發現自己的工作根本是騙人的,而我自己也是受騙了。糟糕的是,我在大學畢業後很久都找不到工作,最後那些貸款還剩萬多元的餘額,要家人代為償還。
那一年多,真是我人生中其中一個最黑暗的日子。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慢慢走出這個陰影。至於那個詐騙集團,被警方落案起訴了,我也有到警局去落過口供。
----------------
因為我有這種經歷,所以那位網友讓我起了疑心,但我還是約了他今天見面。果然,他本來說是去吃飯,但後來就穿著西裝出來。我問他是不是在上班,他說是,然後又說吃飯前要帶我去一個地方。我心裡想:別跟我來這一套,我幾年前的演技還沒有那麼差勁!於是,我就說:「不用了,我知道是甚麼。」然後掉頭就走。
以上,就是我跟傳銷陷阱之間的瓜葛。在此,我要向幾年前因我的緣故而上去”見工”的人道歉,儘管你們沒有上當,但也浪費了時間。此外,也要向各位作出幾點忠告:
1. 要小心任何有意挑起你貪欲的說話。
2. 要多想想事情的合理性,比方說廿多歲就駕駛跑車出入之餘,卻又不是家族生意、或者非常年輕就管多少人之類,看起來很不可能,當中恐怕是有問題居多。
3. 要是發生前言不對後語的事,例如先說去玩、後來說去吃飯、再說要先帶你去某個地方之類,最好就不要應約。
4. 千萬要小心穿西裝的人帶你去一個封閉的地方,當中不是騙局、就是保險銷售之類,進去以後,就會是很多人對你一個,要脫身就麻煩多了。如果覺得有問題,就不用解釋,直接離開現場就好。
上星期,一個新認識的網友,約我去跟其他人打球。過程是挺開心的,但是有幾個地方讓我感覺到不妥:
1. 他向我介紹他的上司,她才20歲,卻月入不知多少萬;
2. 他的老闆是用Mercedes Benz的開蓬跑車出入,但看起來這個老闆也不過是二十多歲;
3. 有一個師奶說她會面相,她告訴我有富貴命,但要放下顧慮,放膽接受一些好東西;
4. 我問他公司的業務,他說是外資公司,進口第X類金屬。
這些疑點,讓我提高了警覺---怎麼有點像我以前被騙的經歷呢?
----------------
幾年前,我在大學唸書的時候,曾經有朋友介紹我去兼職面試。在電話裡,他沒有詳細講解工作性質,只說他的上司會講解。
到了那一天,他身穿西裝,帶我上去一棟尖沙嘴的舊大廈。然後,就有另一個人開始講解他們的工作:
他們是替一間美容公司推銷現金卷。不過,我要作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找一些其他人來銷售現金卷,要招募兩條下線、而且兩條下線也有生意,自己才有錢;又說這其實是一盤生意,所以要付三萬多元。簡單來說,就是人傳人的傳銷工作。
為甚麼那個時候我會上當呢?因為我年少無知,而且他們一直在說甚麼做生意的好處、甚麼借貸以後每個月還款兩千元不是很大負擔、又說有錢了就可以怎樣怎樣之類。這樣,一方面挑起我的貪念,另一方面讓我以為賺錢很容易。就這樣,我就被騙了,還妄想可以賺大錢。
然後發生甚麼事情?我穿著西裝,每天去那”工作”的地方,打電話邀請其他人來做”兼職”。當有人應邀的時候,我就帶他們上去,重複上面的戲碼。
在此,我得澄清:從來沒有任何人,是在我的”介紹”下,進了那間”公司”。但是,有上過去的人倒是不少。
過了幾個月,朋友都找得七七八八、陌生人也找過很多,我就慢慢發現自己的工作根本是騙人的,而我自己也是受騙了。糟糕的是,我在大學畢業後很久都找不到工作,最後那些貸款還剩萬多元的餘額,要家人代為償還。
那一年多,真是我人生中其中一個最黑暗的日子。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慢慢走出這個陰影。至於那個詐騙集團,被警方落案起訴了,我也有到警局去落過口供。
----------------
因為我有這種經歷,所以那位網友讓我起了疑心,但我還是約了他今天見面。果然,他本來說是去吃飯,但後來就穿著西裝出來。我問他是不是在上班,他說是,然後又說吃飯前要帶我去一個地方。我心裡想:別跟我來這一套,我幾年前的演技還沒有那麼差勁!於是,我就說:「不用了,我知道是甚麼。」然後掉頭就走。
以上,就是我跟傳銷陷阱之間的瓜葛。在此,我要向幾年前因我的緣故而上去”見工”的人道歉,儘管你們沒有上當,但也浪費了時間。此外,也要向各位作出幾點忠告:
1. 要小心任何有意挑起你貪欲的說話。
2. 要多想想事情的合理性,比方說廿多歲就駕駛跑車出入之餘,卻又不是家族生意、或者非常年輕就管多少人之類,看起來很不可能,當中恐怕是有問題居多。
3. 要是發生前言不對後語的事,例如先說去玩、後來說去吃飯、再說要先帶你去某個地方之類,最好就不要應約。
4. 千萬要小心穿西裝的人帶你去一個封閉的地方,當中不是騙局、就是保險銷售之類,進去以後,就會是很多人對你一個,要脫身就麻煩多了。如果覺得有問題,就不用解釋,直接離開現場就好。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14-04-10 跟共產黨溝通?白痴!
說實在的,我真的不明白那些終極普選聯盟,跟特區政府、中共之類有甚麼好溝通。溝通的結果,就是連一丁點實質的讓步也沒有,一大巴掌打在這些很傻很天真的白痴臉上。事到如今,才說不可以接受這種方案,會不會太遲呢?當然,我是很希望他們會是一群死士,旨在親身證明”與共產黨溝通不會有任何好下場”這個跟”阿媽係女人”一樣不朽的真理,可惜不管怎樣看,他們都不像這樣有智慧的人士,尤其他們還要說會繼續跟有關方面對話……
唉,事到如今,我都無話可說,看舊片算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bzb07dXyg
唉,事到如今,我都無話可說,看舊片算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bzb07dXyg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14-3-2010 湄公河上泛舟
三月初,我跟公司其他同事前往越南公幹。聲色犬馬之事非我所好,除了前往供應商的廠房外,亦無其他觀光環節,旅程中過半時間皆用於乘車,因此可記之事不多。倒是乘船前往炭窯一段可以一談。

這就是我們上船的渡頭。在上船前,得小心翼翼地踏過這條橫板,還好沒有人掉進河裡。
不,其實我們真正乘坐的還不是這艘,而是後面被整艘遮蓋著的舢舨……

這是河邊的菜市場。看上去人其實主要在陸地那邊進去買菜…不過,也有一些舢舨會靠岸買菜。

其實,有好幾條行車橋,而且河岸兩邊也有簡陋的道路可以行車;所以,我也不明白為甚麼要坐這麼久的舢舨...

只要是稍大的船,船頭都會畫上這樣的眼睛。據說,那是為了航行時不會迷失方向。

開發中國家的名物---小販,在越南不但陸上有,水上也有。賣的還不只是水果、蔬菜,還有”艇仔米蒙”!當然,我們沒有光顧。

一般的炭窯,就是這種用樹葉做牆和屋頂的。這種房子的通風應該相當良好吧,而且就算出了意外一把火燒掉了,也不用花大錢維修…看來簡陋,但意外地適合燒製木炭。


大家猜猜看,哪種是燒烤用炭的原木?答案是上面那種,它的密度較高,點燃後又猛火又耐燒。下面那些粗幼不一的,則是燒製木炭的燃料。
再說下去,就會變成商業機密了…所以,這次參觀炭窯的記錄就到此為止。
PS. 看上去,我們這次行程很有水鄉風情,但事實上我們來回共乘船兩個小時以上,看來看去都是那些東西,加上烈日當空,舢舨又非常狹窄,所以一點也不好受。要是以後有人很天真地想和你划船浪漫一番,請趕緊勸對方打消這念頭,免生怨恨。
這就是我們上船的渡頭。在上船前,得小心翼翼地踏過這條橫板,還好沒有人掉進河裡。
不,其實我們真正乘坐的還不是這艘,而是後面被整艘遮蓋著的舢舨……
這是河邊的菜市場。看上去人其實主要在陸地那邊進去買菜…不過,也有一些舢舨會靠岸買菜。
其實,有好幾條行車橋,而且河岸兩邊也有簡陋的道路可以行車;所以,我也不明白為甚麼要坐這麼久的舢舨...
只要是稍大的船,船頭都會畫上這樣的眼睛。據說,那是為了航行時不會迷失方向。
開發中國家的名物---小販,在越南不但陸上有,水上也有。賣的還不只是水果、蔬菜,還有”艇仔米蒙”!當然,我們沒有光顧。
一般的炭窯,就是這種用樹葉做牆和屋頂的。這種房子的通風應該相當良好吧,而且就算出了意外一把火燒掉了,也不用花大錢維修…看來簡陋,但意外地適合燒製木炭。

大家猜猜看,哪種是燒烤用炭的原木?答案是上面那種,它的密度較高,點燃後又猛火又耐燒。下面那些粗幼不一的,則是燒製木炭的燃料。
再說下去,就會變成商業機密了…所以,這次參觀炭窯的記錄就到此為止。
PS. 看上去,我們這次行程很有水鄉風情,但事實上我們來回共乘船兩個小時以上,看來看去都是那些東西,加上烈日當空,舢舨又非常狹窄,所以一點也不好受。要是以後有人很天真地想和你划船浪漫一番,請趕緊勸對方打消這念頭,免生怨恨。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轉]中環價值的反面.林沛理
當看完這篇文章、再聯想到高鐵將會經過大角咀,那些舊樓的結構將會受到何種衝擊......政府之麻木不仁,使我感到不寒而慄。
當然,他的文章有一個謬誤,就是香港人還未至於是鐵板一塊的整體,他們也不見得全都服膺於「中環價值」和「馬頭圍價值」。
----------------------------------------------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h&Path=3118067761/08ah.cfm
位於香港鬧市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樓逾五十年的舊樓倒塌,造成四死兩傷。我的住所離塌樓現場僅有大約五分鐘腳程,平日每星期總有一兩天,我會在舊樓隔鄰的快餐店吃早餐。事發後,滿目瘡痍的塌樓現場作為這宗轟動香港的大新聞的「地點零」(ground zero),既是警方如臨大敵、重重封鎖的「案發現場」;也成為了一個遍布記者與看熱鬧人士的「新聞熱點」和「旅遊景點」。
當天下班後我走到現場,隔著鐵馬,望著給電視台鎂光燈照射得發光發亮的頹垣敗瓦,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那時大概是晚上八點鐘左右,但我有一種在嚴冬凌晨五點鐘仍無法入睡的絕望——腦袋空空洞洞,什麼都是模糊和不真實、瑟縮和靠不住。
一整幢樓在片刻間化成瓦礫,住在裏面的人「好彩的」無家可歸,不幸的從此再沒有呼吸。這對於香港人來說,不僅難以置信,簡直無法想像。事件發生後,很多人的即時反應是「這種事沒有可能在這裏發生」(it couldn't happen here)。從這件事對香港人的「他者性」(otherness)可見,我們對自己身處的社會的本質和實相,仍然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確,只要我們將自己從自欺欺人的「否認狀態」(state of denial)中抽身出來,自然會在震驚之餘,明白到這宗令人目瞪口呆的鬧市塌樓事件,包括它的前因後果,以至社會的反應和政府的處理方式,其實都不過是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奉行的主流社會價值的極端呈現(an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our prevailing social value)而已。
自台灣作家龍應台幾年前提出「中環價值」以來,這個名詞成為了理解香港社會價值的其中一個關鍵詞。殊不知「中環價值」其實只是一個委婉詞(euphemism)——它強調了香港人所重視和珍惜的,卻忽略了他們不屑一顧,甚至賤視和鄙夷的。一套完整的價值系統,必須由正反兩面構成,否則將無法取得始終如一、前後一致的清晰度(clarity)和連貫性(consistency)。是故,香港人除了深信賺錢至上、地產萬歲的「中環價值」之外,還暗地裏不自覺地認為,應該讓被社會標籤為失敗者的失業者、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群自生自滅(left for dead)。一如唱片的反面(flip side)收錄的樂曲往往不及正面上的樂曲流行,「中環價值」的反面——由今日開始可稱之為「馬頭圍價值」——由於在政治和道德上皆不正確,因此沒有人會宣之於口。可是這套令人毛骨悚然的價值觀,卻是政府制定政策和理出優先次序(prioritize),以至香港的運作模式(what makes Hong Kong tick)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含蓄假設(implicit assumption)。
難怪市區重建局在香港已經成立了將近九年,旺角、灣仔和尖沙嘴不少地段也早已重建為豪宅和商場,但紅磡、土瓜灣、大角咀等舊區的最基層市民仍然要住在裂痕處處的危樓裏惶惶不可終日。香港市區重建的首要考慮是市場價值和發展價值,而非樓宇的殘舊和危險程度。居民的生活質素,甚至生命安全,並不會計算入方程式之內。這不僅彰顯了一切皆向錢看的「中環價值」,也是「讓失敗者失敗下去」和「不管窮人死活」的「馬頭圍價值」的赤裸裸呈現。
總理溫家寶要特首曾蔭權著手解決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然而這是特區政府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香港政府本身就是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香港的表面繁榮,以及香港人的紙上富貴,在很大程度上是香港政府高地價政策的結果。作為全港的最大地主,特區政府成為了它自己政策最大的受惠者。在這個意義上,特區政府非但沒有被地產商脅持,反而地產商在賺取天文數字利潤的同時,無時無刻都在為特區政府的利益服務。積重難返,今日的香港政府已經走上不歸路﹔就連市建局和港鐵(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這些官方的公共服務機構,也以影子地產發展商(shadow property developer)的模式和原則運作。
換句話說,在現今香港社會貧富對立、有樓階級與無殼蝸牛、激進派與保守派日益尖銳的衝突中,特區政府扮演的並不是維持社會公義的公證人角色,而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參與者(key player),以及其中一方的強硬支持者(partisan)。在這樣的情況下,試問它又何來足夠的道德權威去奢談社會的整體利益﹖
前特首董建華最罪無可恕的,是提出「八萬五」的建屋計劃,導致樓價大跌。這大概就是曾蔭權從他的前任身上得到的最大教訓。於是,沒有可能在這裏發生的事情也在這裏發生了。想深一層,這其實不足為奇。在香港,樓可以塌,但樓價不能倒(Buildings can collapse, but property prices can't),這就是香港政府運作的指導性原則(guiding principle)。■
perrylam@yahoo.com
當然,他的文章有一個謬誤,就是香港人還未至於是鐵板一塊的整體,他們也不見得全都服膺於「中環價值」和「馬頭圍價值」。
----------------------------------------------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h&Path=3118067761/08ah.cfm
位於香港鬧市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樓逾五十年的舊樓倒塌,造成四死兩傷。我的住所離塌樓現場僅有大約五分鐘腳程,平日每星期總有一兩天,我會在舊樓隔鄰的快餐店吃早餐。事發後,滿目瘡痍的塌樓現場作為這宗轟動香港的大新聞的「地點零」(ground zero),既是警方如臨大敵、重重封鎖的「案發現場」;也成為了一個遍布記者與看熱鬧人士的「新聞熱點」和「旅遊景點」。
當天下班後我走到現場,隔著鐵馬,望著給電視台鎂光燈照射得發光發亮的頹垣敗瓦,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那時大概是晚上八點鐘左右,但我有一種在嚴冬凌晨五點鐘仍無法入睡的絕望——腦袋空空洞洞,什麼都是模糊和不真實、瑟縮和靠不住。
一整幢樓在片刻間化成瓦礫,住在裏面的人「好彩的」無家可歸,不幸的從此再沒有呼吸。這對於香港人來說,不僅難以置信,簡直無法想像。事件發生後,很多人的即時反應是「這種事沒有可能在這裏發生」(it couldn't happen here)。從這件事對香港人的「他者性」(otherness)可見,我們對自己身處的社會的本質和實相,仍然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確,只要我們將自己從自欺欺人的「否認狀態」(state of denial)中抽身出來,自然會在震驚之餘,明白到這宗令人目瞪口呆的鬧市塌樓事件,包括它的前因後果,以至社會的反應和政府的處理方式,其實都不過是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奉行的主流社會價值的極端呈現(an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our prevailing social value)而已。
自台灣作家龍應台幾年前提出「中環價值」以來,這個名詞成為了理解香港社會價值的其中一個關鍵詞。殊不知「中環價值」其實只是一個委婉詞(euphemism)——它強調了香港人所重視和珍惜的,卻忽略了他們不屑一顧,甚至賤視和鄙夷的。一套完整的價值系統,必須由正反兩面構成,否則將無法取得始終如一、前後一致的清晰度(clarity)和連貫性(consistency)。是故,香港人除了深信賺錢至上、地產萬歲的「中環價值」之外,還暗地裏不自覺地認為,應該讓被社會標籤為失敗者的失業者、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群自生自滅(left for dead)。一如唱片的反面(flip side)收錄的樂曲往往不及正面上的樂曲流行,「中環價值」的反面——由今日開始可稱之為「馬頭圍價值」——由於在政治和道德上皆不正確,因此沒有人會宣之於口。可是這套令人毛骨悚然的價值觀,卻是政府制定政策和理出優先次序(prioritize),以至香港的運作模式(what makes Hong Kong tick)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含蓄假設(implicit assumption)。
難怪市區重建局在香港已經成立了將近九年,旺角、灣仔和尖沙嘴不少地段也早已重建為豪宅和商場,但紅磡、土瓜灣、大角咀等舊區的最基層市民仍然要住在裂痕處處的危樓裏惶惶不可終日。香港市區重建的首要考慮是市場價值和發展價值,而非樓宇的殘舊和危險程度。居民的生活質素,甚至生命安全,並不會計算入方程式之內。這不僅彰顯了一切皆向錢看的「中環價值」,也是「讓失敗者失敗下去」和「不管窮人死活」的「馬頭圍價值」的赤裸裸呈現。
總理溫家寶要特首曾蔭權著手解決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然而這是特區政府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香港政府本身就是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香港的表面繁榮,以及香港人的紙上富貴,在很大程度上是香港政府高地價政策的結果。作為全港的最大地主,特區政府成為了它自己政策最大的受惠者。在這個意義上,特區政府非但沒有被地產商脅持,反而地產商在賺取天文數字利潤的同時,無時無刻都在為特區政府的利益服務。積重難返,今日的香港政府已經走上不歸路﹔就連市建局和港鐵(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這些官方的公共服務機構,也以影子地產發展商(shadow property developer)的模式和原則運作。
換句話說,在現今香港社會貧富對立、有樓階級與無殼蝸牛、激進派與保守派日益尖銳的衝突中,特區政府扮演的並不是維持社會公義的公證人角色,而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參與者(key player),以及其中一方的強硬支持者(partisan)。在這樣的情況下,試問它又何來足夠的道德權威去奢談社會的整體利益﹖
前特首董建華最罪無可恕的,是提出「八萬五」的建屋計劃,導致樓價大跌。這大概就是曾蔭權從他的前任身上得到的最大教訓。於是,沒有可能在這裏發生的事情也在這裏發生了。想深一層,這其實不足為奇。在香港,樓可以塌,但樓價不能倒(Buildings can collapse, but property prices can't),這就是香港政府運作的指導性原則(guiding principle)。■
perrylam@yahoo.com
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
對《被誤讀的香港高鐵》一文之我見及回覆(II)
為方便各位閱讀,之後幾篇電郵另開新標題轉載。
咼先生:
很高興閣下能抽空回信。
閣下所提及在經濟以外支持建高鐵的理由,尤其是從促進大陸社會變革的方面,確是開展了本人的眼光,可惜這些論點在亞洲週刊刊登的時候卻少有展開,未知是否經過刪減?
至於經濟方面,本人以為,港府所提方案的缺憾是大而無當,一方面追求高速,但另一方面卻比不上其他管用但較廉價的方案。比方說,港府並無選擇建造一條普通速度的鐵路去接駁深圳福田站、或者是香港東鐵的落馬洲站,這樣即使是西九站專用通道,也可以節省一些因追求高速而花的費用,還可以避免一地兩檢所引伸的基本法問題。畢竟,即使這不是高鐵,只要是普通的列車,不停站也會比停站快得多。這個方案在我個人而言,最少比政府現時的方案容易接受。
說到港鐵願意租用高鐵的原因,很可能不是盈利問題,而是政府以最大股東的身份要求它這樣做。畢竟港鐵雖已上市,但它還是政府控制下的公營機構。也因此,如果將來高鐵的保養費用超出港鐵的負擔能力,政府還是需要為它做一些撥備。當然,我作為香港市民,不會希望高鐵變成公共財政的計時炸彈。
最後有個不情之請;請問這幾封電郵,可以在本人的blog、還有一些相屬的論壇裡面刊登嗎?因為這裡包括了一些香港以外的角度,希望可以讓其他人作參考。
Jacky Chan
=================================================================================================
陳先生:
你好!這幾封郵件,你可以放進你的博客,畢竟我那篇文章說得不大清楚,可以做補充之用。
至于經濟效益方面,的確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
共用通道、專用通道之爭,港府在06年-07年展開(所附高鐵決策過程)。07年前港府主張的還是共用通道,後來鐵道部規劃的直達列車顯然與以前不是一個概念,北京、上海之外的其他幾個大城市也向香港開通直達列車,班次太多,共用通道肯定會相互影響;其次是這些內地來的列車都是高鐵動車組,需要使用無碴鐵路,原有的有碴鐵軌不能共用。當然,有人說香港境內不必開那么快,250公里以下,就可以使用有碴的了;還有一種辦法是學法國,用膠水把碴固定,把有碴變無碴……中國內地研究客運專線時,德日法的專家都建議,告訴客運專線應無碴。無碴軌道的造價要比有碴要高,但是維修成本低,安全性也較好。綜合起來,客運專線選無碴為上策。有碴無碴的問題可以解決,但是前面的問題還是主要的。
如果另建專用通道,建成一條有碴軌道,速度不要那么高的行不行?我想,這一樣會引起爭議——為什么不一次到位修一條高標準鐵路?既然與中國大陸接軌,中國大陸都300公里以上了,為什么在香港的速度要降下來?而且專用通道也要采用隧道設計(地面征地時又不知道有多少個菜園村),成本一定是不菲的。
至于在深港邊界設立高鐵總站,成本效益兼顧,解決一地兩檢……不過我認為這與去深圳福田區中心站坐高鐵沒多大分別,也就是說,香港不必建高鐵,現有通路都夠了,從紅勘出發直達專列到落馬洲,可能25分鐘就夠了,10分鐘過關,賺深圳地鐵10分鐘到中心區高鐵站,45分鐘時間坐上高鐵,連通內地……很多朋友也都是這么想的,認為香港沒有必要修高鐵。這個問題要說起來,恐怕不是一言兩語。這里簡單說兩句,就是一種交通格局的變化,將導致經濟格局與社會面貌較大程度變化。隋唐時期開通大運河,是中國交通史上的大事件,同時也奠定了未來千年中國經濟格局與歷史變化,大運河導致中國的經濟重心不斷東移,從長安、開封到江浙……20世紀初,鐵路興起,一些小村莊成為地區中心城市,如石家莊取代保定成為直隸的中心,哈爾濱崛起,長春取代吉林,鄭州(當時是縣的規模)取代開封……這些火車拉來的城市不勝枚舉;20世紀80年代中國海運興起,沿海經濟地位提升。高鐵帶來的陸港經濟,又將是什么情況呢?開封到鄭州其實也不過40 公里,與深港之間差不多吧,鄭州通鐵路後,開封就急劇衰落。
當然,香港有完善的交通體系,有空港、海港,即使受影響,相信也不會壞到哪里去,不過,香港要想好到哪里去,這就得認真掂量。
先說這些,再次感謝你的來信探討。以上內容仍可以放進你的博客。另外,我也想把你上一封信放進我的博客,不知可否?
此致
安好
咼中校 於亞洲週刊
=================================================================================================
陳先生:
上一封郵件忘記了附件,現直接貼在後面。
另外,作為上市公司,港鐵如果沒有搞清楚承租高鐵是盈利還是虧錢,就在政府壓力之下接手的話,就侵犯了小股東的利益,港鐵的小股東是可以在股東大會質詢,也可以起訴的。
香港高鐵大事記
2006年2月6日,香港行政會議指示九廣鐵路公司以共用通道方案作進一步規劃,即興建北環綫連接落馬洲,及使用現有西鐵及九龍南線的部份路軌,終點站設於西九龍,全長30公里。預計每小時列車數目為3至5班。
2007 年1月,深圳決定新增一個福田站,而鐵道部又表示來往香港的高速列車將比預期多。預計於2020年,將有10個城市開辦每日共15對(即往來每方向15 班)長途直通車;至2030年,長途直通車更增至每日共23對(即往來每方向23班),有15個城市開辦。因此選擇「專用通道方案」還是「共用通道方案」仍未有定案,起碼要到2007年中,九廣鐵路公司提交北環線及廣深港高速鐵路的研究報告,才明朗化。
2007年5月19日,有消息稱九鐵已經完成香港段的研究報告,其傾向於以全隧道方式,也就是專用通道方案的一種,接駁西九龍與邊境。該方案造價約300億元,大概於2014年通車。
2007年8月2日,香港政府在粵港聯席會議第10次會議上提出已決定以「專用通道」方案興建香港段,總站設於擬議中的西九龍站,即機場鐵路九龍站的東面,設有8條路軌及4個月台。屆時由西九龍至福田,只需13分鐘;由西九龍至新廣州,需時約48分鐘。
2007年10月,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宣布的十大基建項目之一。
2008年1月2日,港鐵公司(2007年12月2日前稱為地鐵公司)展開首兩項招標,包括一條26公里長隧道及西九龍總站的初步設計,並研究西九龍總站上蓋發展地標式摩天大樓的可行性。
2008 年4月2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會議批准港鐵公司對高速鐵路香港段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路線走向取「專用通道方案」的中線方案,而西九龍站亦計劃延伸至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西九文化區)的地底,使乘客可直達西九文化區。如以上述方式興建,西九龍站可容納14個月台(10個為長月台,4個為短月台)。行政會議同時批准港鐵公司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及設計,並根據服務經營權模式給予港鐵營運香港段50年。由於融資方式的改變,政府並沒有批准把西九龍站上蓋交予港鐵發展。
2008年10月1日,港鐵公司公佈新走綫方案。
2008年11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按照《鐵路條例》將香港段的方案刊憲。
2009年2月24日,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和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香港簽署有關廣深港客運專線香港段與內地段的銜接技術安排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安排,鐵道部與特區政府將繼續加強溝通,爭取實現香港段在2009年內動工及其他相關安排,將香港納入中國高速鐵路網路。
2009年10月20日,香港特區政府拍板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石崗橫台山菜園村將會全面清拆。
2009年12月18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推遲政府對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600多億港元的撥款申請。
2010年1月16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高鐵668億元撥款,另增加8000萬港元來提高拆遷補償。
=================================================================================================
咼先生:
首先,我們就這個題目來回的電郵都可以公開,這點我是沒意見的。
技術上的問題咼先生講的都可以理解,可以解答一些有關高鐵速度的問題。至於交通格局的問題,香港跟咼先生所舉的例子有個不同,就是香港有跟深圳不同的法律體系和經濟制度,所以外商還是有去香港不去深圳的理由。不過,當中國的法規繼續改善,這一點就會顯得不重要了。可是,這個理由港府卻一直說不清,尤其它未能證明,如果將來其他中國城市發展到跟香港一樣水平的時候,香港有高鐵跟沒有高鐵,是不是真有分別---所以,港府在沒有讓香港繼續提升、或最少是作出令普羅市民的未來生活有改善的規劃和改革之前,就一再花錢去搞珠三角融合,最後只會讓香港繼續降格,或者是像港府常說的"邊緣化"。如果從香港本位去看,這是不可避免的結論;對全中國有益的事情,對香港卻不一定如此,這就是其中一個所謂的"深層次矛盾"。所以有點離題的說,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下,這種大工程只要無法跟普羅市民的利益直接掛勾、或者無法洗脫官商勾結的陰影,就注定會出現大規模的反對,這恐怕是中央未必能理解、或者理解了也不敢隨便解套的。
至於港鐵租用高鐵方面,股東大會會在年中召開,這就可以看看會不會出現咼先生所說,小股東提出反對的事情了。這也代表公眾將會知道每年港鐵要負擔的維修費用有多少。到了這一步,政府也就不能像之前一樣,隨便蒙混過關了事,它跟港鐵將如何做,值得拭目以待。
Jacky Chan
咼先生:
很高興閣下能抽空回信。
閣下所提及在經濟以外支持建高鐵的理由,尤其是從促進大陸社會變革的方面,確是開展了本人的眼光,可惜這些論點在亞洲週刊刊登的時候卻少有展開,未知是否經過刪減?
至於經濟方面,本人以為,港府所提方案的缺憾是大而無當,一方面追求高速,但另一方面卻比不上其他管用但較廉價的方案。比方說,港府並無選擇建造一條普通速度的鐵路去接駁深圳福田站、或者是香港東鐵的落馬洲站,這樣即使是西九站專用通道,也可以節省一些因追求高速而花的費用,還可以避免一地兩檢所引伸的基本法問題。畢竟,即使這不是高鐵,只要是普通的列車,不停站也會比停站快得多。這個方案在我個人而言,最少比政府現時的方案容易接受。
說到港鐵願意租用高鐵的原因,很可能不是盈利問題,而是政府以最大股東的身份要求它這樣做。畢竟港鐵雖已上市,但它還是政府控制下的公營機構。也因此,如果將來高鐵的保養費用超出港鐵的負擔能力,政府還是需要為它做一些撥備。當然,我作為香港市民,不會希望高鐵變成公共財政的計時炸彈。
最後有個不情之請;請問這幾封電郵,可以在本人的blog、還有一些相屬的論壇裡面刊登嗎?因為這裡包括了一些香港以外的角度,希望可以讓其他人作參考。
Jacky Chan
=================================================================================================
陳先生:
你好!這幾封郵件,你可以放進你的博客,畢竟我那篇文章說得不大清楚,可以做補充之用。
至于經濟效益方面,的確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
共用通道、專用通道之爭,港府在06年-07年展開(所附高鐵決策過程)。07年前港府主張的還是共用通道,後來鐵道部規劃的直達列車顯然與以前不是一個概念,北京、上海之外的其他幾個大城市也向香港開通直達列車,班次太多,共用通道肯定會相互影響;其次是這些內地來的列車都是高鐵動車組,需要使用無碴鐵路,原有的有碴鐵軌不能共用。當然,有人說香港境內不必開那么快,250公里以下,就可以使用有碴的了;還有一種辦法是學法國,用膠水把碴固定,把有碴變無碴……中國內地研究客運專線時,德日法的專家都建議,告訴客運專線應無碴。無碴軌道的造價要比有碴要高,但是維修成本低,安全性也較好。綜合起來,客運專線選無碴為上策。有碴無碴的問題可以解決,但是前面的問題還是主要的。
如果另建專用通道,建成一條有碴軌道,速度不要那么高的行不行?我想,這一樣會引起爭議——為什么不一次到位修一條高標準鐵路?既然與中國大陸接軌,中國大陸都300公里以上了,為什么在香港的速度要降下來?而且專用通道也要采用隧道設計(地面征地時又不知道有多少個菜園村),成本一定是不菲的。
至于在深港邊界設立高鐵總站,成本效益兼顧,解決一地兩檢……不過我認為這與去深圳福田區中心站坐高鐵沒多大分別,也就是說,香港不必建高鐵,現有通路都夠了,從紅勘出發直達專列到落馬洲,可能25分鐘就夠了,10分鐘過關,賺深圳地鐵10分鐘到中心區高鐵站,45分鐘時間坐上高鐵,連通內地……很多朋友也都是這么想的,認為香港沒有必要修高鐵。這個問題要說起來,恐怕不是一言兩語。這里簡單說兩句,就是一種交通格局的變化,將導致經濟格局與社會面貌較大程度變化。隋唐時期開通大運河,是中國交通史上的大事件,同時也奠定了未來千年中國經濟格局與歷史變化,大運河導致中國的經濟重心不斷東移,從長安、開封到江浙……20世紀初,鐵路興起,一些小村莊成為地區中心城市,如石家莊取代保定成為直隸的中心,哈爾濱崛起,長春取代吉林,鄭州(當時是縣的規模)取代開封……這些火車拉來的城市不勝枚舉;20世紀80年代中國海運興起,沿海經濟地位提升。高鐵帶來的陸港經濟,又將是什么情況呢?開封到鄭州其實也不過40 公里,與深港之間差不多吧,鄭州通鐵路後,開封就急劇衰落。
當然,香港有完善的交通體系,有空港、海港,即使受影響,相信也不會壞到哪里去,不過,香港要想好到哪里去,這就得認真掂量。
先說這些,再次感謝你的來信探討。以上內容仍可以放進你的博客。另外,我也想把你上一封信放進我的博客,不知可否?
此致
安好
咼中校 於亞洲週刊
=================================================================================================
陳先生:
上一封郵件忘記了附件,現直接貼在後面。
另外,作為上市公司,港鐵如果沒有搞清楚承租高鐵是盈利還是虧錢,就在政府壓力之下接手的話,就侵犯了小股東的利益,港鐵的小股東是可以在股東大會質詢,也可以起訴的。
香港高鐵大事記
2006年2月6日,香港行政會議指示九廣鐵路公司以共用通道方案作進一步規劃,即興建北環綫連接落馬洲,及使用現有西鐵及九龍南線的部份路軌,終點站設於西九龍,全長30公里。預計每小時列車數目為3至5班。
2007 年1月,深圳決定新增一個福田站,而鐵道部又表示來往香港的高速列車將比預期多。預計於2020年,將有10個城市開辦每日共15對(即往來每方向15 班)長途直通車;至2030年,長途直通車更增至每日共23對(即往來每方向23班),有15個城市開辦。因此選擇「專用通道方案」還是「共用通道方案」仍未有定案,起碼要到2007年中,九廣鐵路公司提交北環線及廣深港高速鐵路的研究報告,才明朗化。
2007年5月19日,有消息稱九鐵已經完成香港段的研究報告,其傾向於以全隧道方式,也就是專用通道方案的一種,接駁西九龍與邊境。該方案造價約300億元,大概於2014年通車。
2007年8月2日,香港政府在粵港聯席會議第10次會議上提出已決定以「專用通道」方案興建香港段,總站設於擬議中的西九龍站,即機場鐵路九龍站的東面,設有8條路軌及4個月台。屆時由西九龍至福田,只需13分鐘;由西九龍至新廣州,需時約48分鐘。
2007年10月,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宣布的十大基建項目之一。
2008年1月2日,港鐵公司(2007年12月2日前稱為地鐵公司)展開首兩項招標,包括一條26公里長隧道及西九龍總站的初步設計,並研究西九龍總站上蓋發展地標式摩天大樓的可行性。
2008 年4月2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會議批准港鐵公司對高速鐵路香港段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路線走向取「專用通道方案」的中線方案,而西九龍站亦計劃延伸至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西九文化區)的地底,使乘客可直達西九文化區。如以上述方式興建,西九龍站可容納14個月台(10個為長月台,4個為短月台)。行政會議同時批准港鐵公司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及設計,並根據服務經營權模式給予港鐵營運香港段50年。由於融資方式的改變,政府並沒有批准把西九龍站上蓋交予港鐵發展。
2008年10月1日,港鐵公司公佈新走綫方案。
2008年11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按照《鐵路條例》將香港段的方案刊憲。
2009年2月24日,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和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香港簽署有關廣深港客運專線香港段與內地段的銜接技術安排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安排,鐵道部與特區政府將繼續加強溝通,爭取實現香港段在2009年內動工及其他相關安排,將香港納入中國高速鐵路網路。
2009年10月20日,香港特區政府拍板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石崗橫台山菜園村將會全面清拆。
2009年12月18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推遲政府對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600多億港元的撥款申請。
2010年1月16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高鐵668億元撥款,另增加8000萬港元來提高拆遷補償。
=================================================================================================
咼先生:
首先,我們就這個題目來回的電郵都可以公開,這點我是沒意見的。
技術上的問題咼先生講的都可以理解,可以解答一些有關高鐵速度的問題。至於交通格局的問題,香港跟咼先生所舉的例子有個不同,就是香港有跟深圳不同的法律體系和經濟制度,所以外商還是有去香港不去深圳的理由。不過,當中國的法規繼續改善,這一點就會顯得不重要了。可是,這個理由港府卻一直說不清,尤其它未能證明,如果將來其他中國城市發展到跟香港一樣水平的時候,香港有高鐵跟沒有高鐵,是不是真有分別---所以,港府在沒有讓香港繼續提升、或最少是作出令普羅市民的未來生活有改善的規劃和改革之前,就一再花錢去搞珠三角融合,最後只會讓香港繼續降格,或者是像港府常說的"邊緣化"。如果從香港本位去看,這是不可避免的結論;對全中國有益的事情,對香港卻不一定如此,這就是其中一個所謂的"深層次矛盾"。所以有點離題的說,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下,這種大工程只要無法跟普羅市民的利益直接掛勾、或者無法洗脫官商勾結的陰影,就注定會出現大規模的反對,這恐怕是中央未必能理解、或者理解了也不敢隨便解套的。
至於港鐵租用高鐵方面,股東大會會在年中召開,這就可以看看會不會出現咼先生所說,小股東提出反對的事情了。這也代表公眾將會知道每年港鐵要負擔的維修費用有多少。到了這一步,政府也就不能像之前一樣,隨便蒙混過關了事,它跟港鐵將如何做,值得拭目以待。
Jacky Chan
對《被誤讀的香港高鐵》一文之我見及回覆(I)
以下的內容,是我看了亞洲週刊二十四卷五期 (2010-01-31) 《被誤讀的香港高鐵》一文後,用電郵與該文作者咼中校先生所作之討論,因在討論過程中看到香港難得一見之國內本位論點,經咼中校先生允許,現予以公開。
如果不清楚該文之內容,可參閱以下網址: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f&Path=3188942351/05af3.cfm
以下是我發給咼中校先生的電郵:
咼中校先生:
拜讀閣下在最新一期亞洲週刊所載之《被誤讀的香港高鐵》一文後,本人以為閣下對反高鐵人士之立場及理據有所誤解,特致函與閣下討論。
閣下在文中試圖以經濟理由證明興建高鐵是合理的。這個方向原意不錯,因為這是興建高鐵的唯一理由;但閣下能否理解,港府之高鐵方案,最大敗筆正是連經濟效益也十分有限?
首先,時間成本對營商者固然重要,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說明港府之專用通道是合理的。專用通道方案中,從西九到深圳關卡需時11分鐘,但即使與西鐵共用軌道,需時也不過13分鐘。額外付出數十億港元建造專用通道,來節省這兩分鐘的時間,究竟有甚麼意義,實在是大有疑問。更何況如果要到廣東省以外的城市,飛機將會更快,而機票不見得會比高鐵票價更昂貴。
其次,高鐵香港線對貨運方面影響至微。本來高鐵就不是載貨而是載人的,而高鐵有限的班次,亦難以紓緩普通鐵路乃至空運的運輸壓力。因此,期望高鐵可以令貨運更快捷、流量更充裕,無異緣木求魚---更別提如果真有顯著效果,將做成大量專營中港運輸的貨車司機失業或收入減少。
再者,高鐵帶來的經濟效益,恐難以彌補高鐵高昂的建造及保養費用。政府預期五十年內,高鐵帶來的經濟效益達八百多億,但問題是單造價就近七百億,而且高鐵的維修保養費用又要多少?港鐵現時每年用於鐵路的地租、維修費用等就要用二十億以上,而高鐵的維修保養費很可能會比普通鐵路昂貴得多...這八百多億的經濟效益,如果連興建及維護高鐵本身的費用也可能彌補不了,那這個純經濟目的、脫離普羅大眾使用模式的方案,還有甚麼意義可言?日本為了支付高鐵的保養費用,將自己的鐵路系統斬件私營,最後反過來令整個系統低效化,香港的港鐵則早已上市,政府又會不會要為了保住港鐵的營運能力,不得不拋售手上持有的港鐵股分,令港鐵變成純正的私營公司?又或者被逼用大量公帑補貼,直接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從以上可見,港府提出的高鐵方案,即使從純經濟的角度而言,也是站不住腳,而且需要付出跟效益不成比例的社會成本。盼閣下能夠重新思考高鐵的真正機會成本,而不是片面地為反高鐵人士扣上"反融合"的帽子,讓他們在全球華人讀者面前蒙上不白之冤。
Jacky Chan
===============================================================================================
以下則為咼中校先生的回覆:
陳先生:
你好 !很高興得到您的來信探討。拙文《被誤讀的香港高鐵》由於篇幅有限,很多地方沒辦法展開,一些段落文字也被刪減,因此有些觀點沒能充分說明。
標題為“被誤讀的香港高鐵”,我意指,高鐵項目不但被反對高鐵的人士誤讀,也被支持高鐵的政府精英及建制派人士誤讀。政府及建制派的誤讀,也就是著重在經濟方面來解釋高鐵的意義,而我認為,高鐵對香港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至于你說的“閣下在文中試圖以經濟理由證明興建高鐵是合理的”,除了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如環保(假如香港不修高鐵,修一條直達公路去深圳中心區坐高鐵,環保成本亦不低),如人員流動(不僅指內地游客來香港,而是珠三角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還有對人才的吸引力,1000公里范圍內的泛珠三角地區與香港的心理距離縮短,這個效應是沒辦法測算的。此外,就是高鐵所帶來的融合,香港的自由、民主、法治也對內地社會的變革將會起到催化作用,這也是我文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至于高鐵在中國大陸形成的陸港經濟,其效應也非單純在經濟效益上,當一個社會在一個全新的交通格局上運行的時候,經濟效應的確是首先表現出來,但其後在文化、生態、社會組織等的效應也會顯現,對于香港來說,無疑是參與到這樣一個大的社會變化之中。由於這方面內容過於抽象,故原文中沒有指出。
你來信中說,“專用通道方案中,從西九到深圳關卡需時11分鐘,但即使與西鐵共用軌道,需時也不過13分鐘。額外付出數十億港元建造專用通道,來節省這兩分鐘的時間,究竟有甚麼意義,實在是大有疑問。更何況如果要到廣東省以外的城市,飛機將會更快,而機票不見得會比高鐵票價更昂貴。”興建香港高鐵,肯定不是只為了去廣州、深圳方便,而是接軌全國交通網,更方便快捷去全國其他城市。如你所說,其他城市坐飛機可以去啊。但坐飛機肯定不如坐高鐵方便,飛機航班要受天氣影響,更重要的是,坐高鐵肯定比做飛機出行要環保得多。
採用共用通道方案,還是專用通道方案,考慮的不僅僅是成本問題,還要考慮未來的擴展性問題。我認為現在人流估計10萬人,是最保守的。以現在日本東京-大阪經濟帶來說,人口規模與珠三角差不多,經濟規模上珠三角則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新幹線的人流量達到40萬人次,廣深港高鐵日後的人流量可想而知——這還沒有考慮全國來港人流。
至于你說“高鐵香港線對貨運方面影響至微”,我認為沒錯。我文中談到的貨運主要是針對中國目前情況而言,是為了論述陸港經濟而作的鋪墊。中國高鐵客運專線建成之后,將釋放原有線路的貨運能力,這是毫無疑問的。目前,中國還在規劃幾條貨運專線,運行速度可能不需要那么快。中國未來以鐵路為基礎的經濟體系已經出現雛形。而在這個體系之中,香港沒有鐵路貨運是一個軟肋,其物流中心地位日後可能被廣州、深圳取代,可能也沒有意義。這個方面需要專文另外討論。我認為,香港只有完全放棄物流中心這塊算了,專心致力於人流帶來的效應。
“如果真有顯著效果,將做成大量專營中港運輸的貨車司機失業或收入減少。”的確如此,有得有失,一方面決策時要平衡社會總體利益,比如中國高鐵建成網絡,航空公司受損最大,決策時航空業與全社會的利益要做平衡;另一方面,要另尋出路,沒有哪一個公司可以長壽,也沒有哪一個產業一直繁榮,出現技術革命或者經濟危機時,就需要產業轉型或者升級,比如,現在的中國國內的航空公司就要發展國際航班,減少國內航班。另外補充一點,假如因為有高鐵
貨運,導致貨車司機失業,我認為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環保,碳排放大幅降低。
高鐵的維修保養費應該是很高的,不過,港鐵愿意租用高鐵,並支付港府一筆費用,我相信這筆費用應該是港鐵已經計算了各項成本開支(包括折舊、維修保養、人工等)后,然後再交一筆租用費出來,港鐵自己說不定還有盈余。如你所說,港鐵是上市公司,自己應該會先算一筆賬。
“片面地為反高鐵人士扣上"反融合"的帽子,讓他們在全球華人讀者面前蒙上不白之冤。”我的文章,你可能誤解太多。我文章的意思,是指反高鐵人士中有一部分人心里是反大陸化、反融合的。“反融合”的帽子不是給所有反高鐵人士的。我們編輯部反高鐵人士占多數,據我所知,好像沒有幾個反融合的。這個我是清楚的。
香港高鐵值得討論的話題的確很多,但是很少能見到平心靜氣的討論。但現在很多爭論,都是意氣出發,我認為對香港高鐵、香港社會毫無意義。因此很愿意和你一起探討。
對你的來信,再次表示感謝!
咼中校於亞洲週刊
2010年1月21日
如果不清楚該文之內容,可參閱以下網址: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f&Path=3188942351/05af3.cfm
以下是我發給咼中校先生的電郵:
咼中校先生:
拜讀閣下在最新一期亞洲週刊所載之《被誤讀的香港高鐵》一文後,本人以為閣下對反高鐵人士之立場及理據有所誤解,特致函與閣下討論。
閣下在文中試圖以經濟理由證明興建高鐵是合理的。這個方向原意不錯,因為這是興建高鐵的唯一理由;但閣下能否理解,港府之高鐵方案,最大敗筆正是連經濟效益也十分有限?
首先,時間成本對營商者固然重要,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說明港府之專用通道是合理的。專用通道方案中,從西九到深圳關卡需時11分鐘,但即使與西鐵共用軌道,需時也不過13分鐘。額外付出數十億港元建造專用通道,來節省這兩分鐘的時間,究竟有甚麼意義,實在是大有疑問。更何況如果要到廣東省以外的城市,飛機將會更快,而機票不見得會比高鐵票價更昂貴。
其次,高鐵香港線對貨運方面影響至微。本來高鐵就不是載貨而是載人的,而高鐵有限的班次,亦難以紓緩普通鐵路乃至空運的運輸壓力。因此,期望高鐵可以令貨運更快捷、流量更充裕,無異緣木求魚---更別提如果真有顯著效果,將做成大量專營中港運輸的貨車司機失業或收入減少。
再者,高鐵帶來的經濟效益,恐難以彌補高鐵高昂的建造及保養費用。政府預期五十年內,高鐵帶來的經濟效益達八百多億,但問題是單造價就近七百億,而且高鐵的維修保養費用又要多少?港鐵現時每年用於鐵路的地租、維修費用等就要用二十億以上,而高鐵的維修保養費很可能會比普通鐵路昂貴得多...這八百多億的經濟效益,如果連興建及維護高鐵本身的費用也可能彌補不了,那這個純經濟目的、脫離普羅大眾使用模式的方案,還有甚麼意義可言?日本為了支付高鐵的保養費用,將自己的鐵路系統斬件私營,最後反過來令整個系統低效化,香港的港鐵則早已上市,政府又會不會要為了保住港鐵的營運能力,不得不拋售手上持有的港鐵股分,令港鐵變成純正的私營公司?又或者被逼用大量公帑補貼,直接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從以上可見,港府提出的高鐵方案,即使從純經濟的角度而言,也是站不住腳,而且需要付出跟效益不成比例的社會成本。盼閣下能夠重新思考高鐵的真正機會成本,而不是片面地為反高鐵人士扣上"反融合"的帽子,讓他們在全球華人讀者面前蒙上不白之冤。
Jacky Chan
===============================================================================================
以下則為咼中校先生的回覆:
陳先生:
你好 !很高興得到您的來信探討。拙文《被誤讀的香港高鐵》由於篇幅有限,很多地方沒辦法展開,一些段落文字也被刪減,因此有些觀點沒能充分說明。
標題為“被誤讀的香港高鐵”,我意指,高鐵項目不但被反對高鐵的人士誤讀,也被支持高鐵的政府精英及建制派人士誤讀。政府及建制派的誤讀,也就是著重在經濟方面來解釋高鐵的意義,而我認為,高鐵對香港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至于你說的“閣下在文中試圖以經濟理由證明興建高鐵是合理的”,除了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如環保(假如香港不修高鐵,修一條直達公路去深圳中心區坐高鐵,環保成本亦不低),如人員流動(不僅指內地游客來香港,而是珠三角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還有對人才的吸引力,1000公里范圍內的泛珠三角地區與香港的心理距離縮短,這個效應是沒辦法測算的。此外,就是高鐵所帶來的融合,香港的自由、民主、法治也對內地社會的變革將會起到催化作用,這也是我文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至于高鐵在中國大陸形成的陸港經濟,其效應也非單純在經濟效益上,當一個社會在一個全新的交通格局上運行的時候,經濟效應的確是首先表現出來,但其後在文化、生態、社會組織等的效應也會顯現,對于香港來說,無疑是參與到這樣一個大的社會變化之中。由於這方面內容過於抽象,故原文中沒有指出。
你來信中說,“專用通道方案中,從西九到深圳關卡需時11分鐘,但即使與西鐵共用軌道,需時也不過13分鐘。額外付出數十億港元建造專用通道,來節省這兩分鐘的時間,究竟有甚麼意義,實在是大有疑問。更何況如果要到廣東省以外的城市,飛機將會更快,而機票不見得會比高鐵票價更昂貴。”興建香港高鐵,肯定不是只為了去廣州、深圳方便,而是接軌全國交通網,更方便快捷去全國其他城市。如你所說,其他城市坐飛機可以去啊。但坐飛機肯定不如坐高鐵方便,飛機航班要受天氣影響,更重要的是,坐高鐵肯定比做飛機出行要環保得多。
採用共用通道方案,還是專用通道方案,考慮的不僅僅是成本問題,還要考慮未來的擴展性問題。我認為現在人流估計10萬人,是最保守的。以現在日本東京-大阪經濟帶來說,人口規模與珠三角差不多,經濟規模上珠三角則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新幹線的人流量達到40萬人次,廣深港高鐵日後的人流量可想而知——這還沒有考慮全國來港人流。
至于你說“高鐵香港線對貨運方面影響至微”,我認為沒錯。我文中談到的貨運主要是針對中國目前情況而言,是為了論述陸港經濟而作的鋪墊。中國高鐵客運專線建成之后,將釋放原有線路的貨運能力,這是毫無疑問的。目前,中國還在規劃幾條貨運專線,運行速度可能不需要那么快。中國未來以鐵路為基礎的經濟體系已經出現雛形。而在這個體系之中,香港沒有鐵路貨運是一個軟肋,其物流中心地位日後可能被廣州、深圳取代,可能也沒有意義。這個方面需要專文另外討論。我認為,香港只有完全放棄物流中心這塊算了,專心致力於人流帶來的效應。
“如果真有顯著效果,將做成大量專營中港運輸的貨車司機失業或收入減少。”的確如此,有得有失,一方面決策時要平衡社會總體利益,比如中國高鐵建成網絡,航空公司受損最大,決策時航空業與全社會的利益要做平衡;另一方面,要另尋出路,沒有哪一個公司可以長壽,也沒有哪一個產業一直繁榮,出現技術革命或者經濟危機時,就需要產業轉型或者升級,比如,現在的中國國內的航空公司就要發展國際航班,減少國內航班。另外補充一點,假如因為有高鐵
貨運,導致貨車司機失業,我認為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環保,碳排放大幅降低。
高鐵的維修保養費應該是很高的,不過,港鐵愿意租用高鐵,並支付港府一筆費用,我相信這筆費用應該是港鐵已經計算了各項成本開支(包括折舊、維修保養、人工等)后,然後再交一筆租用費出來,港鐵自己說不定還有盈余。如你所說,港鐵是上市公司,自己應該會先算一筆賬。
“片面地為反高鐵人士扣上"反融合"的帽子,讓他們在全球華人讀者面前蒙上不白之冤。”我的文章,你可能誤解太多。我文章的意思,是指反高鐵人士中有一部分人心里是反大陸化、反融合的。“反融合”的帽子不是給所有反高鐵人士的。我們編輯部反高鐵人士占多數,據我所知,好像沒有幾個反融合的。這個我是清楚的。
香港高鐵值得討論的話題的確很多,但是很少能見到平心靜氣的討論。但現在很多爭論,都是意氣出發,我認為對香港高鐵、香港社會毫無意義。因此很愿意和你一起探討。
對你的來信,再次表示感謝!
咼中校於亞洲週刊
2010年1月21日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轉]失公緣何而起?法治誰先罔顧?
近日止公出言甚重,似見香港將墮崖之呼救。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止公之吶喊,恐勞而無功...嗚呼!
20/1/2010《信報》
失公緣何而起?法治誰先罔顧?
林行止專欄
一、
〈曾蔭權忽然變臉 八十後處境堪憂〉 ,這是昨天本報「獨眼新聞」的題目,清楚點出數日之間行政長官對「八十後」態度驟變,顯示特區政府及其主子並不認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是相信「只有犯錯的人民沒有犯錯的政府」(請參考昨天本報「社評」 );從去周四「一副慈祥父親的樣子」變至周一的嚴詞申斥,曾氏這種心路歷程變化堪稱戲劇化,也許這是幕後「推手」發功有以致之,紀曉風這樣寫道:「老紀不信不信還須信,不少人說曾蔭權是『行政人員』而非『行政長官』,原來是真的!」在北京看來,香港行政長官不過在履行不必兼管外交及國防的市長職務,稱為「行政人員」,並無貶意。
在周一見報的「專欄」,筆者還寄望透過「糾正」長期被「扭曲」的議事程序,以平息民間怨氣,進而令社會趨於「和諧」;可是在行政長官和保安局局長相繼高調對「一.一六高鐵事件」作出疾言厲色的反應後,這種想法便當加上「一廂情願」四字;「群眾抗命陸續爆發」,看來是無法逆轉的社會大趨勢!
大概是看出端倪,昨天余錦賢的「香港脈搏」以〈當權者勿造「第一滴血」〉為題,語重心長,但「熱血青年」許有以更激烈行動試試當局等同宣示將採納「絕不手軟」的「鎮壓」手段究竟有多「硬」。這種發展,對香港社會特別是「八十後」都很危險—說「危險」不一定恰當,總之香港要為這種互轟的戾氣付上沉重的代價。不過,對力求社會和諧穩定即不願見所謂「劣質民主」在香港出現的當權者來說,如果有人「流第一滴血」便可達此目的,代價哪算沉重!
昨天呂大樂的〈衝擊立法會超出和平抗爭範圍〉一文,對反高鐵群眾圍堵立法會的行動提出善意批評,他主張應以「民主程序追求民主」,原屬正確無誤;問題是挖空心思使「追求民主」永遠(在制度未修正前)成為議會的少數派,這種議會結構便只有北京授意的進度,沒有港人爭取落實本地民意的機會,由於結果已寫在牆上,爭取民主程序是枉費心機、白費心力。北京比樹懶還要慢的循序漸進式民主,令香港未合情理的投票制度裹足不前,使港人沉不住氣,更有甚的是,連「普選」這個人人知道等同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的定義亦有待人大常委界定才能作準,不肯坐待「民主南流」、有民主理想和追求公義的港人—包括「八十後」—起而主動爭取、抗爭,似乎是迫不得已的發展。看到周六晚的混亂激情場面,呂教授擔心長此下去,也許有人要「流第一滴血」,心所謂危,希望透過理性剖析,令有關行動降溫,宅心仁厚;然而,力圖改變不合理議會制度的民意又有什麼渠道可以有合理的紓解?!
二、
回歸十多年後,種種不公現象相繼浮現以至深化,令香港社會愈趨分化。不公之事,舉犖犖大者,經濟上是貧富懸殊愈甚,行政長官日前在立法會被問及此事時,以有社福保護網的「行貨」搪塞過關,其實他對這種現象心知肚明,對「保護網」無法把此鴻溝拉近更瞭然於胸,可惜面對政治經濟糾纏勾結的既得利益集團,他無心無力,只有得過且過以「保住這份工」。特區政府處處維護大企業尤其是物業發展商利益,既不公平又失公義,港人不滿之聲,早已清晰可聞,「有腦」的「八十後」看在眼裏、怒上心頭,成為燎原社會活動的火種。在政治上,北京為香港「度身打造」的「民主政制」,只顧及配合內地的「民主」進程,完全漠視在中、英談判期已被撩撥起來以追求民主為鵠的的本地「從政熱」,在這種情形下,一切唯北京馬首是瞻、不顧本地民情的香港政制改革,經過這麼多年的壓抑,隨着不公現象日多社會發展不進反退,民主訴求的爆發,又豈是偶然。
值得仔細參詳的「不公」現象,還有一改再改的教育制度,令入學門檻、教育機會不均進而阻礙了社會流動性向上運行,是形成社會兩極化的源頭之一;更有甚的是,北上工作才是香港青年的最佳就業出路,在那個一切講求人際、裙帶關係及政治正確的環境下工作,受西方或殖民地教育的青年如何適應?作最樂觀設想,充其量只能做一世難有出頭機會的工……。「八十後」不是徬徨心慌便是怨氣沖天,不抓緊表態機會發洩這股怒氣,還算敢作敢為的青年嗎?「八十後」在英國努力淡出以至退出後成長,本土意識比他們的前輩強烈,眼見令香港成為耀眼東方明珠的優勢如法治如公務員穩定性及行政機構有效率管治等逐一退化、消失,他們自感前途有限,再加上政治上處處受箝制思想缺乏出路,其不滿現實的情緒遇不平事便爆發。
如今的情況是,當局對「八十後」的處境與心境完全不理會,對他們不肯坐以待「宰」起而抗爭的活動要全力撲擊……演變下去,和諧香港必成絕唱!
20/1/2010《信報》
失公緣何而起?法治誰先罔顧?
林行止專欄
一、
〈曾蔭權忽然變臉 八十後處境堪憂〉 ,這是昨天本報「獨眼新聞」的題目,清楚點出數日之間行政長官對「八十後」態度驟變,顯示特區政府及其主子並不認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是相信「只有犯錯的人民沒有犯錯的政府」(請參考昨天本報「社評」 );從去周四「一副慈祥父親的樣子」變至周一的嚴詞申斥,曾氏這種心路歷程變化堪稱戲劇化,也許這是幕後「推手」發功有以致之,紀曉風這樣寫道:「老紀不信不信還須信,不少人說曾蔭權是『行政人員』而非『行政長官』,原來是真的!」在北京看來,香港行政長官不過在履行不必兼管外交及國防的市長職務,稱為「行政人員」,並無貶意。
在周一見報的「專欄」,筆者還寄望透過「糾正」長期被「扭曲」的議事程序,以平息民間怨氣,進而令社會趨於「和諧」;可是在行政長官和保安局局長相繼高調對「一.一六高鐵事件」作出疾言厲色的反應後,這種想法便當加上「一廂情願」四字;「群眾抗命陸續爆發」,看來是無法逆轉的社會大趨勢!
大概是看出端倪,昨天余錦賢的「香港脈搏」以〈當權者勿造「第一滴血」〉為題,語重心長,但「熱血青年」許有以更激烈行動試試當局等同宣示將採納「絕不手軟」的「鎮壓」手段究竟有多「硬」。這種發展,對香港社會特別是「八十後」都很危險—說「危險」不一定恰當,總之香港要為這種互轟的戾氣付上沉重的代價。不過,對力求社會和諧穩定即不願見所謂「劣質民主」在香港出現的當權者來說,如果有人「流第一滴血」便可達此目的,代價哪算沉重!
昨天呂大樂的〈衝擊立法會超出和平抗爭範圍〉一文,對反高鐵群眾圍堵立法會的行動提出善意批評,他主張應以「民主程序追求民主」,原屬正確無誤;問題是挖空心思使「追求民主」永遠(在制度未修正前)成為議會的少數派,這種議會結構便只有北京授意的進度,沒有港人爭取落實本地民意的機會,由於結果已寫在牆上,爭取民主程序是枉費心機、白費心力。北京比樹懶還要慢的循序漸進式民主,令香港未合情理的投票制度裹足不前,使港人沉不住氣,更有甚的是,連「普選」這個人人知道等同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的定義亦有待人大常委界定才能作準,不肯坐待「民主南流」、有民主理想和追求公義的港人—包括「八十後」—起而主動爭取、抗爭,似乎是迫不得已的發展。看到周六晚的混亂激情場面,呂教授擔心長此下去,也許有人要「流第一滴血」,心所謂危,希望透過理性剖析,令有關行動降溫,宅心仁厚;然而,力圖改變不合理議會制度的民意又有什麼渠道可以有合理的紓解?!
二、
回歸十多年後,種種不公現象相繼浮現以至深化,令香港社會愈趨分化。不公之事,舉犖犖大者,經濟上是貧富懸殊愈甚,行政長官日前在立法會被問及此事時,以有社福保護網的「行貨」搪塞過關,其實他對這種現象心知肚明,對「保護網」無法把此鴻溝拉近更瞭然於胸,可惜面對政治經濟糾纏勾結的既得利益集團,他無心無力,只有得過且過以「保住這份工」。特區政府處處維護大企業尤其是物業發展商利益,既不公平又失公義,港人不滿之聲,早已清晰可聞,「有腦」的「八十後」看在眼裏、怒上心頭,成為燎原社會活動的火種。在政治上,北京為香港「度身打造」的「民主政制」,只顧及配合內地的「民主」進程,完全漠視在中、英談判期已被撩撥起來以追求民主為鵠的的本地「從政熱」,在這種情形下,一切唯北京馬首是瞻、不顧本地民情的香港政制改革,經過這麼多年的壓抑,隨着不公現象日多社會發展不進反退,民主訴求的爆發,又豈是偶然。
值得仔細參詳的「不公」現象,還有一改再改的教育制度,令入學門檻、教育機會不均進而阻礙了社會流動性向上運行,是形成社會兩極化的源頭之一;更有甚的是,北上工作才是香港青年的最佳就業出路,在那個一切講求人際、裙帶關係及政治正確的環境下工作,受西方或殖民地教育的青年如何適應?作最樂觀設想,充其量只能做一世難有出頭機會的工……。「八十後」不是徬徨心慌便是怨氣沖天,不抓緊表態機會發洩這股怒氣,還算敢作敢為的青年嗎?「八十後」在英國努力淡出以至退出後成長,本土意識比他們的前輩強烈,眼見令香港成為耀眼東方明珠的優勢如法治如公務員穩定性及行政機構有效率管治等逐一退化、消失,他們自感前途有限,再加上政治上處處受箝制思想缺乏出路,其不滿現實的情緒遇不平事便爆發。
如今的情況是,當局對「八十後」的處境與心境完全不理會,對他們不肯坐以待「宰」起而抗爭的活動要全力撲擊……演變下去,和諧香港必成絕唱!
訂閱:
文章 (Atom)